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和离后清冷太子他急了第50节(2 / 2)


  虞老夫人亲昵地握着沈晗霜的手, 故意回道:“忘了你倒无妨, 但我肯定忘不了晗霜。”

  明老夫人哪儿会不知道自己的老姐妹在想什么,她不由得看向虞老夫人身旁的虞临风,又不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

  沈晗霜柔声唤道:“虞祖母。”

  “好孩子。”

  虞老夫人一直笑着看着沈晗霜,眼底满是慈和。

  她指了指一旁的虞临风, 温声问道:“我让这臭小子给你送来的马鞭可还用得趁手?”

  沈晗霜如实道:“我很喜欢,但还没来得及试。想来肯定很好,虞祖母看中的东西总是错不了的。”

  “喜欢就好,”虞老夫人语气温和道, “我今日给你带了些别的东西,等你带回去一道看看。”

  “多谢虞祖母。”沈晗霜笑着应下。

  见祖母一看见沈晗霜后眼里便没有自己了,虞临风只得提醒道:“祖母,您也抽空看看我, 明祖母还不认识我呢。”

  “要认识你这臭小子做什么?三年五载都不知道回来看看我, 连我都不想认识你了。”虞老夫人故作严肃地说。

  其实也没有三年五载那么久,但虞临风常年在外, 老人总还是舍不得, 总觉得怎么等也等不回来人。

  见状,明老夫人适时对虞临风道:“你祖母天天都在念叨你, 任谁都认得你了。”

  “这次回洛阳,应会多待一段时日?”

  虞临风笑着应道:“对,近几个月都不会再出去了。”

  难得回来一趟,起码应该陪老人过完年,虞临风才会再走。

  虽然他应该是没法子把祖母喜欢得不得了的沈姑娘娶回去陪她了,但应尽的孝道还是要尽的。

  虞老夫人瞥了他一眼,嫌弃道:“所以说臭小子就是比不上温软的姑娘家。”

  她不知第多少次对明老夫人说道:“你看看,一个晗霜,一个姝雪,都是好姑娘。她们都常陪在你身边,孝顺又乖巧,旁人是怎么都羡慕不来你这好福气的。”

  不管听了多少次,明老夫人都还是很喜欢这话:“那是自然。”

  虽说按理应该谦虚些,但每回别人夸自家孩子时,明老夫人从不会故意自谦,更不会像有的长辈那样,有意通过贬低自家的孩子来抬高和夸奖对方的孩子。

  她就是觉得自家的孩子哪里都好,怎么夸都不为过。有其他人也喜欢沈晗霜,老夫人心里自然高兴。

  “说起来,姝雪今日不在家吗?”虞老夫人问道。

  以往这种时候,都是沈晗霜和明姝雪一左一右地陪着明老夫人,今日只有沈晗霜在。

  明老夫人:“她去邻近几城组织万民书一事了,今年中秋不在家里过。”

  “都是有志向的好孩子。”虞老夫人赞赏道。

  “好了,别光站在这里了,进去陪我说说话。”明老夫人领着自己的姐妹往里走,朝着云松斋而去。

  虞老夫人则一直牵着沈晗霜的手,要求道:“陪你说话自然没问题,但你这孙女也得在一边才行。”

  “都好都好,你说了算。”明老夫人哭笑不得道:“越看越觉得你是来跟我抢孙女的。”

  “你以为我不想?也得我抢得走才行,谁不知道这丫头最舍不得你。”

  “今日我哪里都不去,就陪在云松斋。”沈晗霜笑着应下。

  多年来,沈晗霜感觉得到虞老夫人是真的很喜欢自己这个小辈,一直待她很好。虽然她无法如虞老夫人所愿嫁去虞家,但沈晗霜也会真心以待。

  见祖母和虞老夫人正带着沈晗霜往云松斋走去,明述柏适时走到虞临风身旁,亲自招待他。

  其他来明府的客人也都是明怀庭和明述柏招待的。用过午食后,便陆续有客人离开,准备回自己府上去参加晚上只有自家人的家宴。

  因祖母一直待在明老夫人的云松斋,虞临风用过午食后也一直留下明府内。

  明述柏知道虞临风在洛阳没多少认识的人,也很少在洛阳生活,便有意与他多聊了些当地的事情。

  之前明姝雪曾与明述柏说起过虞临风,还让他警惕这个比他年轻得多的俊朗少年,别让他后来者居上,真将沈晗霜娶到虞家去了。

  明述柏自然知道虞老夫人想让沈晗霜当孙媳妇的心思。但明述柏也看得出来,虞临风对沈晗霜并没有那种想法。

  心怀同样念头的人总能早早看穿对方的心思。但明述柏可以确认,虞临风看向沈晗霜的眼神里并没有任何多的情愫。

  起码现在还没有。

  *

  直到实在不得不回虞府时,虞老夫人才离开云松斋。

  明老夫人和沈晗霜、明述柏一起将她和虞临风送到了明府外,看着虞老夫人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马车。

  马车都走出一段距离了,虞老夫人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问车外骑着马的虞临风:“能不能就你自己回去和你爹娘、兄长们一起过中秋,我留在明府?”

  “赏月嘛,在哪里赏不一样?”

  虞临风没想到祖母会不舍到这个地步,倒像是老小孩儿似的。他哭笑不得道:“若我出来一趟将您落下了,我回府哪里还有中秋节可过?父亲肯定会将我逐出家门的。”

  “没事,到时你也来明府,我豁出老脸给你争取一间客房,绝不让你流落街头。”

  “祖母。”虞临风实在无奈。

  虞老夫人也觉得不合适,只得叹了一口气,心不甘情不愿道:“行吧,还是回府去过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