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和离后清冷太子他急了第51节(1 / 2)





  “但晗霜刚才准备的那份月饼,可不能拿去分了,全都得带回我的院子里。”虞老夫人强调道。

  家里不缺月饼,拿回去后其他人若没有自己这样喜欢,不就浪费了晗霜那姑娘的好手艺?

  “好,都依您。”虞临风答应下来。

  “您就这般喜欢沈姑娘?”虞临风忍不住问道。

  虞老夫人顿了顿,叹了一口气,缓声说道:“你不知道,她实在招人疼。”

  虞老夫人同虞临风说起了一桩旧事。

  沈晗霜五岁那年,她的父母在外地遭遇了一场洪灾。两人都被浑浊汹涌的洪水带走,尸骨无存。噩耗传回后,明家上下都悲痛不已。

  明老夫人因此重病了一场,明怀庭也很久都没能从这件事中缓过来。

  好姐妹痛失爱女,虞老夫人特意搬到明府住了一段时日,陪着明老夫人。

  那时沈晗霜还小,还不能完全体会生与死的意义和距离。但她已经能明白,她的爹爹和娘亲不会再回来了。

  有一日,虞老夫人发现这个小姑娘独自在她父母的院子里待了许久,默默哭了一场,后来又擦干净眼泪跑去了云松斋,用尽法子想逗明老夫人开心。

  看着与女儿幼时的模样有七八分相似的外孙女时,明老夫人还是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时个子还小小的沈晗霜眼眶通红,却强忍着眼泪,踮起脚用自己的帕子帮外祖母擦泪,又亲了亲外祖母的脸颊。

  “不哭不哭,以后我替娘亲陪着您。”

  虞老夫人直到现在都记得,才五岁的沈晗霜说出这句话时,自己和她的外祖母一样,泪如雨下,心疼得厉害。

  后来神思恍惚的明怀庭被手中的热茶烫伤却无心管顾自己的伤处时,得知此事的沈晗霜也找了过去,软声软语地哄她舅舅:“娘亲说过,受伤了要擦药才会好,您也要听话才行。”

  外面的人都只知道明家人待沈晗霜极好,却不知道,小小的她曾经支撑着明老夫人和明怀庭走出丧亲的哀痛。

  那时家里最小的就是沈晗霜,骤然失去双亲的也是她,可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的人,也是她。

  明明自己也很难过,却从不会表露,还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家人。

  从小到大,沈晗霜都不曾在她的外祖母和舅舅面前以忧伤的态度提起她的父母。每每提起时,她会回忆,会怀念,但更多的是积极与乐观,希望家人们都能过得好。

  虞老夫人本就喜欢沈晗霜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自那以后便格外心疼她,忍不住想对她好。

  直到现在,得知她和离归家,虞老夫人虽不曾多问什么,却知道,若非心灰意冷,沈晗霜不会走到这一步。

  虞老夫人和明老夫人一样,虽不觉得女子一定要婚嫁,可都希望沈晗霜能真正遇到一个与她情投意合,知道心疼她的人,与她相伴一生。

  她们这些长辈到底不能陪她走完一生。可她们实在舍不得见沈晗霜孑然一身,踽踽独行。

  虞临风原本只是有些好奇祖母为何会格外喜欢沈晗霜,但听祖母说了沈晗霜幼时的事后,他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就像看不出来沈晗霜会骑马一样,虞临风也想不到,人前温柔和婉又不失坚定心志的沈晗霜曾经历了这样让人难过的事。

  *

  明府中。

  送别了今日来明家的所有客人,明府便开始准备晚上的家宴。

  都是自家人,便没有铺张准备过多菜肴,但每个人爱吃的东西都不曾落下。

  沈晗霜的厨艺不错,只是她不喜油烟的味道,平日里便不常下厨,只会偶尔做些与时令相符的糕点。

  和往年一样,今日沈晗霜还是亲手做了一些加了桂花蜜的月饼。

  以前无论在沈家还是明家过中秋时,沈晗霜都会做这种月饼,家里人都很喜欢吃。

  在王府的中秋节,沈晗霜也习惯做这个,那时公婆和弟弟祝寻也都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会将她送去的都吃完。

  但祝隐洲不喜甜食,每次最多只会尝一块或半块,便不会再碰。沈晗霜那时虽有些失落,却也知道口味之事无法强求。

  但今日知道身边的人都喜欢吃,沈晗霜便有意多做了一些。

  除了方才装进食盒里送给虞老夫人的那些以外,沈晗霜还让人给与自己交好的两三个闺中密友送去了。

  家里自然也是每个人都有份。外祖母的年纪上来了,不仅不能再饮烈酒,也不能吃得太甜。沈晗霜便特意将外祖母的那份做得淡了些。

  今年和她一样馋嘴的明姝雪不在家里,沈晗霜便留了些上好的桂花蜜,准备等明姝雪归家后再专程为她做一些。

  家丁来报,说断云来府上取东西时,沈晗霜立即命人将他带了进来。

  洛阳的这份万民书已经准备好了,但沈晗霜如今没有面圣的机会和身份。

  若让爷爷递上去,虽说分量足够,却可能会让人以为是爷爷和江既白之间早有来往,结党营私,这次是为了保住江既白的官职才有意策划了万民请愿一事。

  万民书一事是由沈晗霜牵头,除了为世间女子多争取一些权利以外,沈晗霜的确存了些想帮江既白转移民众视线的心思。

  因为她与爷爷之间的关系,本就一定会有人猜测沈相才是此事的背后之人。但若让爷爷亲自将这份万民书呈上去,那便等于坐实了这种猜测。

  沈晗霜仔细思索过后,觉得让此次来洛阳查案的祝隐洲递上去更为合适。

  祝隐洲是太子,又早早在这份万民书上签下了名字,且他与她早已和离。虽是好聚好散,但在外人看来也不会是多么和睦融洽,以至于他能代为遮掩什么的关系。

  反而能让此事客观中立许多。

  沈晗霜在开始组织万民请愿之前与祝隐洲商量过此事。但她昨夜明确拒绝了祝隐洲的心意后没找到机会问该何时将万民书给他。好在祝隐洲并未受私事影响,今日便命断云来明府取万民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