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凡尘的神迹(1 / 2)





  第三章

  凡尘的神迹

  历史的缔造者似乎无所不能,在尼罗河畔奔走的古埃及人比现代人更早地解开了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并将这些奥妙运用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大金字塔的雄伟神奇,还是狮身人面像的气势恢宏,抑或是埋藏了无数宝藏和秘密的帝王谷,都让人忍不住赞叹古埃及智者的无上智慧。对于全球文明来说,古埃及文明如同一支金色的笔,在凡俗之中创造了无数的神迹,神庙的柱廊和浮雕、深山的修道院与晨光,都在镌刻着它的荣光,都在等待着后来人去解读那曾经的辉煌。

  吉萨大金字塔:不朽的奇迹

  不管是法老的诅咒还是木乃伊的谜题,抑或是金字塔能量,埃及总是让人充满了离奇的猜想,以及那些无法理解的考古发现。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如今依然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便是那让现代科技感到异常尴尬的金字塔,除了无比神秘之外,它还让人心生敬畏。

  ◎地球文明印记

  从公元前3150年完成统一之后,埃及文明就获得了充沛的发展动力,无数的奇迹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截止到公元前332年被希腊征服,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埃及人书写了人类的神话,这其中最让人神往的就是已经矗立了数千年的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中的法老墓室入口

  与埃及金字塔相关的话题总是带有一些神秘色彩,有人认为金字塔携带着法老的诅咒,任何人都不能轻易靠近、开启它。也有人认为金字塔之中掩埋了木乃伊的秘密,这种建筑设计本身就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

  沙漠中高高的金字塔一字排开,其宏伟的气势令世人赞叹古埃及的奇迹。

  金字塔让现代科技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迄今为止,现代科学家依旧无法解开古代建筑者的设计。在埃及,有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在他们的眼中,金字塔是连时间都无法阻止的神奇存在,就算是历史止步了,金字塔依然存在,埃及文明的脚步也依然不会停止。

  法老是古代埃及的统治者,他们自命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无上权力让他们可以肆意地挥霍,自然也深刻地影响了埃及文化的进程。

  在吉萨高地,漫天的黄沙之中一座座金字塔巍然屹立,随着驼铃声一阵阵传来,在日暮时刻展现出华美而又苍凉的韵味。位于吉萨的10座金字塔耸立在尼罗河两岸的沙漠之中,距离当时的首都孟斐斯并不远。这其中有3座保存完好的金字塔,分别是由古埃及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和门卡乌拉(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公元前2500年建造。其中,最显眼的便是法老胡夫的大金字塔,也称之为吉萨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

  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吉萨金字塔被尊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最高的一座胡夫金字塔高达147米,据考证使用了230万块巨石互相累积而成,平均每一块巨石都重达两吨半。其次是哈夫拉金字塔高达143.5米,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米。在没有任何黏合物的情况下,金字塔巨石之间的缝隙连尖刀都插不进去,其工艺之精密复杂令人惊叹。

  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都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底面呈现为正方形,边长约230多米,四边的误差不到20厘米。组成金字塔的石块都经过了精细打磨,按照锥形的体积计算出每一块的几何形斜度,然后层层累积。

  胡夫金字塔的塔身四周正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误差只有几厘米。要完成这样一个工程,据说当时动用了数十万的劳动力,据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记载,工人们每3个月轮换一次,耗时30年才得以完工。

  金字塔被公认为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因为直至今天都没有人能够解开金字塔的建造原理,也搞不清当时的人们如何采集、搬运这些石块,更不用说如何将它们严丝合缝地进行累积了。当时不仅没有轮车、吊车和滑轮,更没有绞索等起重、装卸设备,炸药也不存在,甚至连马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之下,胡夫金字塔所使用的巨石最小1.5吨、最大160吨,它们是如何一层一层堆砌上去,简直让人惊叹。

  2004年,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都是人造的。在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帮助下,他研究了巨石的构造,得出的结论是:巨石的原料为石灰与贝壳,浇筑的方法类似混凝土,而且他还在巨石中发现了人的毛发。现代考古研究证实,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假设并不是没有可能。

  胡夫金字塔不仅外观极其雄伟壮观,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传说它的入口极其隐秘,一直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人们才从塔的北侧打开了一个洞口,发现在塔基13.7米高的上部,有一个石材砌成的入口,沿着它向下倾斜的通道,可以进入迷宫一样的墓室,一直到深深的地下。

  近看金字塔,是由一块块巨大的石料垒砌而成。

  在巨大的石块之中,隐藏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完成这样的工程绝非拥有人力、财力可以达成,后世也曾经有人想要模仿胡夫金字塔,但却都以失败告终。历史告诉我们,大金字塔只属于法老胡夫,任何人不得染指。

  ◎上天的阶梯与死神咒语

  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很多科学家,演绎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版本。在《金字塔铭文》之中,记载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起由:“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以由此上到天上。”

  拥有了无上权力和财富的法老都期冀着延续权力,希望在死后可以变成无比高贵的“太阳神”,而金字塔就是用来“成神”的天梯。通过这座天梯,法老可以让“天空的光芒”延伸到自己。锥形的金字塔是修建高塔最完美的形式,当人们走在黄沙之中,沿着金字塔的棱线向着西方望过去,就可以在云层的缝隙之中看到金字塔如同太阳光芒一样刺向大地。这种感觉极其神圣,云层在金字塔的侧面不断幻化出不同形状的影子,也让人感觉金字塔就好像是活的一般。

  游人行走在金字塔中,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伟大。

  金字塔不仅在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更表现出非常丰富的物理学、几何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科学水平惊人。天文学家比亚兹·史密斯就将金字塔看作是“石头的圣经”,因为通过它可以测算地球的直径以及与太阳的距离,甚至可以推算出每年的天数、岁差时间的长短等一系列数据。将金字塔自重乘以1015就可以得到地球的重量,将金字塔的高度乘以10亿就可以得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4659万千米,将金字塔的底面周长乘以2就可以得出赤道的时分度,将金字塔高度乘以二再和底周长相除,就可以得到圆周率;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正好满足勾股定理。

  金字塔内部石柱

  除了以上不可思议的巧合之外,还有一些类似的数字巧合。在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的时候,法国人也曾经好奇地测量过金字塔,发现如果以金字塔的顶点为起点,向正北方向伸出一条延长线,就可以将尼罗河三角洲精密等分。如果继续延伸这条线,就可以一直延伸到北极,延长线与极点的距离只有6.5千米。如果不考虑北极点位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初建造这座胡夫金字塔的时候,北极点极有可能就在这条延长线上。

  种种离奇的巧合让人们对它的制造者产生了种种假设,让原本就神秘的金字塔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难道埃及人早在远古时代就能够如此精确地测量天文和地理吗?他们的工具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对于金字塔的好奇也促使着更多的人想要一探究竟。

  公元9世纪,开罗总督卡利夫·阿尔玛门就记录了关于胡夫法老木乃伊遗失的谜团,这说明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进入了胡夫金字塔。总督带着一队石工从金字塔的北侧挖掘了一条隧道,却在使用石锤、钻岩机的时候震动出了坡道屋顶上的部分岩石,发现了金字塔内部入口处。进入金字塔之后,阿尔玛门并没有任何发现,只有一件朴素却充满了几何趣味的房间。在被命名为王后殿和王殿的墓室之中,只有大小可以容下一人的石棺。一直到1872年,英国工程师韦恩曼·迪克森找到了王后殿后壁的隧道,人们才得以进入更深的墓室之中,但却依旧一无所获。

  时间又过去了221年,1993年3月,德国机器人专家鲁道夫·甘登贝林使用遥控迷你机器人通过狭窄的通气孔发现了其他的门。但是机器人所拍摄回来的影像却只有一个更深、更远,看不到底的黑洞。

  ◎金字塔能量

  随着金字塔不断解密,人们发现金字塔之中所隐藏的信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法国人鲍威斯在胡夫金字塔的“王室”厅堂之中发现,所有进入这里的动物尸体都没有腐烂分解,而是逐渐脱水,变成了木乃伊。这个发现引发人们的讨论,许多人认为金字塔有一种特殊的能量,尤其是在胡夫金字塔中,防腐功能显得极为突出。为了模仿这种能量,很多储藏食物的器皿也被设计成金字塔形状。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古埃及人如何发现金字塔构造可以保鲜防止腐烂?这个问题让人费解。

  除了具有防腐功能之外,捷克无线电工程师卡里尔·杜拜尔也发现了金字塔的一些奇特能量,他将一个刮胡刀片放进金字塔模型,本以为它会变钝,却发现刀片变得更加锋利了。1949年,杜拜尔向捷克布拉格的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法老磨刀片器”的发明权,但因为现象过于奇特,一直到1959年专利委员会主席亲自试验之后才被审批。杜拜尔认为,金字塔模型内部空间一定有一些奇特的磁场震荡,他假设这种震荡是来自太阳的宇宙微波,通过聚集在金字塔内部的地球磁场,活跃了模型内部的震荡波,让刀片“脱水”变得锋利。

  为了探寻金字塔能量的根源,科学家在图纸上复原了2500年之前的天象,他们发现胡夫金字塔的4个坑道正好对应着4颗极其明亮的恒星。更加神奇的是,如果将尼罗河当作是天上的银河,那么吉萨的3座金字塔恰好是在猎户座腰身的3颗恒星位置。在埃及文化之中,猎户座是天堂的位置,天神就居住在那里,金字塔与星座的对应关系更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当事情超出我们的想象及知识范围的时候,外星智慧就会成为破解答案的代名词。很多狂热的外星智慧崇拜者坚信只有外星人才可以建造出如此完美的金字塔,因为经过胡夫金字塔的经线将地球精准地一分为二,如果不是外星人,又有谁可以做到呢?当我们遥望着造型利落的大金字塔,看着它用尖顶呼唤着天空,你会明白它就是金字塔,无需任何解释。

  狮身人面像:时间的守望者

  古埃及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其代表作不仅有金字塔,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狮身人面像。这座雕塑和金字塔一样,都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可是要探究它们的来由身世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古埃及历史并没有多少文字记录流传下来,再加上如今的埃及人很多并不是古埃及人的直系传人,所以人们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可能性来推测。狮身人面像的出现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非凡的创造力,这一点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奇迹由谁制造

  古埃及的统治者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财宝,他们在活着的时候享受生活,自然希望死后也可以继续得到永生。于是无休无止的金字塔建造竞赛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在所有的金字塔之中,胡夫金字塔毫无疑问是独领风骚的,它的规模远超所有的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在他之后也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金字塔,虽然哈夫拉塔比胡夫塔低了3.5米,但是它完美、壮观的附属建筑却赢得了人们更多的赞叹,那就是至今屹立在金字塔旁边的狮身人面像。

  享誉世界的狮身人面像,是由一张人类的脸和狮子的身体组成,高20米,长26米。除了狮子的爪子部分使用石块堆砌而成,其他的部分都是用巨大、天然的岩石雕凿而成。

  狮身人面像侧面

  为什么会想到要修建这样一座雕像,这是很多人不解的疑问,而流传最广的说法便是哈夫拉自己的灵感。

  据说哈夫拉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金字塔。当他来到金字塔修建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的时候,看到采石场有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外形就好似一头卧着的巨大狮子。狮子在古埃及文化中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于是哈夫拉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让自己的形象永远留存下来的点子,让工匠将自己的脸刻在了这座岩石上,让后世的子孙永远膜拜、瞻仰。

  狮身人面像落成之后,面朝着东方,摆在了哈夫拉金字塔不远的地方。这座狮身人脸的雕像头戴王冠,额头上还刻着圣蛇浮雕,下颌雕刻了长长的胡须,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让它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观。

  ◎哈夫拉的墓志铭

  和所有的古埃及法老一样,哈夫拉渴望在来世继续做统治者,可是他天真的想法却为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在修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人们被迫离开家乡,从事繁重的劳动,很多人再也没能回家,成了统治者的殉葬品。繁重的徭役和赋税迫使人们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哈夫拉死后,人们冲进了金字塔,拖出他的尸体,瓜分了陪葬品。古老的金字塔带着斑驳的印痕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而狮身人面像就像是哈夫拉的墓志铭,讲述着历史长河之中的那些过往。

  狮身人面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斯芬克斯像”,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人。因为当希腊人看到这座雄伟的雕像的时候,都非常惊恐,它和希腊神话之中一头可怕的怪物一模一样,这个怪物的名字就叫作斯芬克斯。这个狮身人面的怪物用一条谜语杀死了很多人,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的时候则用三条腿走路。在遇到勇敢而又智慧的俄狄浦斯之后,斯芬克斯的谜语才被揭破,它所指的正是人类的一生。但狮身人面究竟是斯芬克斯的脸,还是哈夫拉法老的脸,这个争论也就此展开,至今没有定论。

  鼻子丢失之谜

  狮身人面像的鼻子丢失,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最流行的说法是,在1798年拿破仑进攻埃及时,路过狮身人面像,仿佛看到了这个庄严的雕像对自己的不敬,一气之下,让人炮轰了它的鼻子。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埃及人自己把狮身人面像的鼻子炸掉的。据说在几百年前,埃及国王用狮身人面像当作练兵的“靶子”,而它也被一些士兵“失手”轰掉了鼻子。事实究竟是怎样,人们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这个鼻子负伤的狮身人面像的威严却不会因此而减损,依然庄严肃穆地矗立在埃及沙漠中。

  由于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太过久远,人们无从考据。而考古学家马利艾特则提出,这座雕塑的头巾、圣蛇和外貌特征,与第四王朝时候的埃及皇室雕像非常接近,因此推断它是在法老哈夫拉时期的第四王朝修建。但在1992年,这一看似非常有说服力的结论,在美国地质学家萧贺的论证下遭到了质疑。萧贺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围墙和岩石都曾经被雨水侵蚀,根据风化的程度,可能在新时器时代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降雨来侵蚀石像。由此,萧贺判断狮身人面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建成,而这个推论与马利艾特的结论有很大出入,两个年代相差4000余年。

  对于雕像建造年代出现的推论,埃及学家们反映不一,有些人认为人类在不断接近真相,但有些人却将萧贺的推断认定为“美国式妄想”,缺少科学上的依据。而在近些年,关于雕像是哈夫拉还是斯芬克斯,又有了新的进展。美国纽约警署的图像专家法兰克·多明戈在上个世纪末来到吉萨,在亲眼看到斯芬克斯和哈夫拉的画像之后,确定这是一个典型的认错案例。根据相貌鉴定法,多明戈从各个角度和视点拍摄了两个雕像面部数百张照片,并对两个雕像的脸进行了几个月的细致比对,最终证明斯芬克斯和狮身人面像是不同的脸。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谜团至今有很多尚未解开,但这些都不影响人们对它的欣赏,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想身临其境,一睹它的真面目。

  ◎历史守望者

  在柏拉图时代,关于狮身人面像的传说也有很多,很多人认为这座雕像是由于大洪水时代高度文明被灭绝而遗留下来的伟大遗迹,并且还有人声称雕像的下方还藏着一个巨大的文献厅,那里保存了很多被灭亡的文明所遗留下的知识和智慧。哲学家柏拉图将这一文明称为“亚特兰蒂斯”。

  蓝天下的狮身人面像,像是历经沧桑的老者,目视前方,肃穆而又庄严。

  在古希腊传说中,亚特兰蒂斯的居民为了逃避洪水袭击,曾经逃到埃及,定居在吉萨附近。1932年,美国著名的预言家埃德加·凯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梦幻的预言:亚特兰蒂斯人将自己的科学知识保存在吉萨,当太阳升起到水平线的时候,光影会落在斯芬克斯的前爪之间,那里就有一个通往文献大厅的通道,沿着它就可以进入到狮身人面像下方的神秘去处。

  预言让狮身人面像增加了神秘色彩,但1991年,约翰·韦斯特带领的斯芬克斯调查队通过探测雷达真的在雕像的右前爪下找到了“长方形空洞”,那里正是凯斯预言的地方。虽然这个调查在埃及当局的阻止下未能继续进行,但无疑让揭开狮身人面像神秘面纱的脚步又向前进了一步。

  经过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和沙土磨砺,如今狮身人面像头顶的皇冠、脖颈上的项圈已经不见了踪影,圣蛇浮雕也在1818年时被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亚在雕像下掘出,献给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雕像的胡子脱落,四分五裂,在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两块,大不列颠博物馆保存了一块。鼻子部位也已经缺损了一大块,虽然有人说是拿破仑侵略埃及的时候被士兵打掉,但据考证并非如此,因此很难确定它鼻子缺失的真正原因。

  1981年10月,狮身人面像的左后腿塌方,形成了一个2米宽3米长的大窟窿。1988年2月,石像的右肩膀上掉下了两块巨石,其中一块的重量达到了2000千克。在4000多年之后,这座雄伟的雕塑已经痼疾缠身、千疮百孔,就连这样的石像都会被岁月不断腐蚀,更何况是法老的权力呢?

  阶梯金字塔:最久远的金字塔

  位于萨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2695年,如果要寻找一座年代最为久远的金字塔,那一定是非它莫属。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的第一或第二位国王左塞的陵墓,它是埃及第一座真正的大规模建筑。

  ◎第一座金字塔

  阶梯金字塔,其形状名符其实,是一座高台状墓室堆垒而成的建筑,它的内部包含着法老建筑的很多基本纹饰。这座金字塔共分为6层,原本只是一个墓葬小土墩,但经过一再加高,用石灰岩装饰了外表之后,就形成了这座造型奇特的金字塔。

  阶梯金字塔的主墓室深入地下,法老左塞和他的5位家庭成员被安葬在这里。作为第一座金字塔,阶梯金字塔有很多独特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具有特殊的含义,只是因为缺少明确的图案和文字表述,现代人已经无法精准地解读古埃及人那灿烂的文化。

  依靠晚期的一些资料,尤其是金字塔文做出的一些解释,人们对于“为什么要建造阶梯金字塔”有了基本的认识。但阶梯金字塔出现在所有的金字塔之前,因此,其他金字塔的塔文也未必可以准确地解释它的象征意义,人们只能推断它和以赫利波利斯为中心的太阳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阶梯金字塔的南侧围墙之中为什么要修建一座小型的坟墓,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任何答案。

  萨卡拉阶梯金字塔的建筑师伊姆霍特普雕像

  ◎给神灵的献礼

  作为一座纪念性建筑,阶梯金字塔位于一个长达545米、宽278米的长方形场地中央。它的外侧由带着塔楼的厚厚石墙环绕着,墙的正面雕刻是简化变形的皇室风格,墓室真正的入口位于东南角。

  从阶梯金字塔整体的建筑设计上,可以看出它的基本形状,穿过场地中心的长187米、宽108米的长方形空地,可以看到对着金字塔石台的石碓。石台和石碓的布置方式最早见于早王朝时期的画面之中,那尔迈统治时期的权标头上的画面,可以看到这种布置是检阅牲畜和战俘的时候使用的。

  在阶梯金字塔建筑群内部雕刻中,有两个主题非常凸显。在南墓室和阶梯金字塔地下走廊的模拟门道后部,有两组共3块雕刻过的嵌板。嵌板上的画面有些是在描述左塞王大踏步走或跑的仪态,有一些还附上了特殊的符号。金字塔中的石碓作为领土范围的标志物,其形状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之后的一些资料表明,堆积了石碓的活动场地便是“田地”,而左塞王进行的仪式则是“环绕田地”或“奉献田地”,并且嵌板中的符号特别强调了这些场地是奉献给神的,只是这些信息在早期的描绘之中并不明显。

  ◎建造者之谜

  阶梯金字塔的建造者究竟是什么人?他何以具有如此的智慧,可以建成第一座金字塔?

  在左塞王的雕像基座上,人们发现了一个名字:伊姆霍特普,此外还有他的头衔:下埃及国王的掌印者、国王之下第一人。古埃及学家认为,伊姆霍特普是金字塔的建筑师或工程监工,他不仅为法老修建了天梯一样雄伟的王墓,还将其中设计得非常复杂。因为他杰出的贡献,在伊姆霍特普死后埃及人将他奉为神灵,受到世代供奉。在他死后2000年,古埃及人奉他为智慧之神,他的很多著作也被流传下来。

  公元前2575年,米达姆金字塔作为新式金字塔的代表,实现了从阶梯金字塔向真正金字塔的转变,意味着不再将国王视为至高无上的领土所有者,而是太阳神的化身。纵然后世有无数变化,但阶梯金字塔的光辉却无可取代。

  左塞王的阶梯金字塔

  帝王谷传奇

  那些向往埃及文明的人们,除了渴望一睹金字塔的雄奇身姿,另一处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无疑就是帝王谷。这里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的法老和贵族们的主要陵墓区,雄伟的墓葬群掩埋着埃及文明的光辉,至今已经开发出62座陵墓,埋葬着64位法老,其中包括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

  ◎最华丽的地下宫殿

  在开罗以南700千米,位于尼罗河东岸,与尼罗河西岸现代城市卢克索等隔河相望约7000米的地方,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所在地。这里虽然已经成为一片大沙漠,但著名的帝王谷就坐落在石灰岩峡谷之中,默默地守护着璀璨的古埃及文明。

  帝王谷距离底比斯遗址并不远,这里荒无人烟,在重重断崖之下,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方。为了安葬自己的遗体,法老命人在尼罗河西岸的峭壁之上开凿出了许多墓室,也在这里建造了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曾经保护着法老们的神如今也都被掩埋在地下。

  卢克索博物馆中的图特摩斯三世雕像

  最先在帝王谷开始修建陵寝的法老是图特摩斯一世,他将这里作为一个梦的寄托。在他之前,有无数的法老为自己修建了陵寝,希望死后可以得到灵魂的安息,但事实上没有一个法老的陵寝不会受到盗贼的侵扰。在图特摩斯继位之前的500年里,大部分金字塔中的法老遗体都被盗贼撕碎,他们的来生富贵梦也随之烟消云散。见此惨状,图特摩斯希望自己可以逃脱这个厄运,他派遣最信任的建筑师伊内尼前往尼罗河西岸的山谷之中,为他修建一座隐秘而又永恒的死后居所。经过了一番调查之后,伊内尼选定了底比斯群山之中幽静的空谷,此后的几百年里这里一直回荡着不绝于耳的穿凿之声,那是埃及人民为“太阳之子”修建着新的陵寝。

  帝王谷之中的陵寝必须要隐藏在岩壁之内,只有这样才能逃离盗贼们的双手。因此,修建陵寝的第一步就需要开凿一条坡度很陡峭的甬道,让工匠们经过甬道在岩壁内开凿墓室,并修建其他附属建筑。在防护设施之中,陵寝的暗门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甬道里都会有一两个厚厚的暗门、假门,甚至是暗器,用来吸引盗墓者的注意力,并将其杀死。在经过了甬道之后,看似宽阔的前厅之中四壁都有不同的机关和暗器,以至于后世的考古学家在发掘帝王谷陵寝的时候,经常在前厅看到被暗器残忍射杀的盗墓者尸体,也许他们的同伴就是踩着这些尸体走进法老金光灿灿的墓室之中攫取珍宝。

  在完成陵寝修建的任务之后,参与墓室工程的工匠们都会被处死。这个惯例从图特摩斯一世开始,后世的法老都延续了这种做法,即便如此,在第十八王朝末期,这些伟大法老的陵寝依旧被盗墓者光顾,祸根正是那些被他们自己塞进墓室的奢华陪葬品。

  在帝王谷中众多的陵墓中,第十九王朝塞提一世的墓穴最为华丽,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距离45米,巨大的岩石洞中掩藏着一座宫殿,墙壁和天花板上全都是美妙的壁画,装饰华丽的程度让人难以想象。此外,还有很多细小的通道,可以走进墓室深处,而通道两侧墙壁上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都非常清晰,令人赞叹。

  ◎图坦卡蒙之墓

  一代一代的法老们在帝王谷中安葬自己的遗体,并且极尽奢华之能事,对于盗墓者来说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那里每一座墓室之中的财富,都超过了最贪婪者的想象。在此后的年代中,一个又一个匪帮来到帝王谷,要么暗度陈仓,要么明火执仗,进行着疯狂的盗墓活动。

  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和奥利西斯神浮雕

  随着时光的流转,帝王谷也变成了一片破败不堪的荒漠。在3000年的光阴中,盗墓者将这里的山谷翻了一遍又一遍。在同一个地方让盗墓者发掘3000年,恐怕是任何国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从18世纪起,拿破仑大军挺进埃及,欧洲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也来到这里,进行地毯式的发掘。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这里的古迹已经被扫荡殆尽,再也不会有任何新的发现,对帝王谷的挖掘也应该进入尾声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霍华德·卡特与罗德·卡纳冯勋爵的发现,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卡特是就职于埃及名胜古迹服务部的考古学家,而卡纳冯勋爵则是英国海克利尔城堡的继承者。1906年,他们相识并开始合作,接手了美国西奥多·戴维斯发掘了12年却一无所获的帝王谷,并在1917年选中了帝王谷中一块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三角区域,找到了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

  图坦卡蒙9岁登基,18岁去世,短暂的法老生涯却没有阻止他为自己在帝王谷修建陵寝。这位小法老的声名随着卡特的发现而名扬四海,他的陵墓是帝王谷中所有法老陵墓里保存最好的,由于修建得隐秘,盗贼们居然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它。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壁画

  1922年11月4日,卡特带领工人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墓室旁挖出了一条浅浅的台阶,经过16级台阶之后,他看到了门上的象形文字“图坦卡蒙”的名字。在强光的照射之下,这座陵寝里布满了包金的战车,一人高的法老雕像,巨大的镀金狮子和怪兽,已经变质的鸭子、火腿和面包。在镶嵌着黄金和象牙的木箱里,大量的金银玉器储存其中,金指环、项圈、宝石、手镯和金权杖,就像是一座奢华的古董店。但这一切都不是卡特想要的,他要寻找的是法老的遗体。1923年2月7日,卡特终于打开了一座密室大门,一个硕大无比的棺椁占据了整个房间,长达17英尺(1英尺约等于0.308米)、宽11英尺、高9英尺,棺椁全部用黄金覆盖,镶嵌满各种饰品和宗教图案。在棺内,3个装饰着浮雕的黄金棺材一个套着一个,最里面的一口雕刻精美的黄石英岩棺材里,又有3个人形金棺,纯金的内棺上写着法老的名言:“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而躺在棺内的图坦卡蒙带着巨大的黄金面具,表情既悲伤又静穆。

  图坦卡蒙墓葬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让人们真正了解到帝王谷中新王国时代法老殡葬的真实情况,成为了考古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经过了这一次发掘,帝王谷考古结束了漫无目的、猎奇式的工作方式,让考古工作进入了严格的科学研究时代。

  在卡特进入图坦卡蒙墓室的时候,看到了墙上所写的法老诅咒:“谁惊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就会降临在他的头上。”在他们离开墓室之后,卡特与卡纳冯勋爵都因不明原因去世,让这座墓室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但就算再狠毒的诅咒,也无法阻止人们探索未知、揭开神秘法老面纱的好奇心。

  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墓中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卡尔纳克神庙:阿蒙神的圣地

  这是真正属于法老的圣地,从古王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成为每一任法老无法忽视的地方。这里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圣地,从被发现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的人们用尽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这座梦幻的圣庙,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人类语言所能表达的极限,尽管它本身就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产物。

  ◎全世界最大的神庙

  与金字塔一样,卡尔纳克神庙也是埃及文明的一大标志,但是它又有着金字塔所无法比拟的地方,它就像是一幅古代埃及的“清明上河图”,将悠久的埃及历史在画卷之上逐一展现。

  卡尔纳克神庙壁画

  卡尔纳克神庙坐落在辉煌一时的古埃及首都底比斯城中,在几位法老不断加以扩建之下,形成了一座长1.5千米、宽0.8千米的庞大建筑群。庙内有许多神殿和房屋,塔门重重,巨柱林立,方尖碑、圣兽巨像处处皆有,其中包括被称为“艺术世界奇观”的百柱厅和闻名遐迩的方尖碑。

  在古埃及人眼中,阿蒙是底比斯的保护神,是所有神灵之中最高的神,后来也被尊称为太阳神。埃及国王都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每一次发生对外战争的时候,如果可以获得胜利,那么毫无疑问都是阿蒙神保佑的结果。为了表达对于阿蒙神的感恩,每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国王都会将大批的战利品献给供奉阿蒙神的卡尔纳克神庙。这些献礼包括金银、宝石,也包括奴隶和土地,经过了几百年来不断添造,卡尔纳克所积累的财富规模已经不可想象。

  从中王国开始,人们就开始建造这座侍奉阿蒙神的神庙。到了新王国时代,第十八王朝的多位伟大的法老都在神庙之中留下了他们的建筑,到该王朝末代法老哈拉穆哈勃时期,卡尔纳克神庙的建筑已经完成了如今可见的一多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继续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到好大喜功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整个圣庙的建设达到了顶峰。

  进入了第二十王朝之后,神庙工程慢慢停下来,拉美西斯三世法老只为神庙增添了一些建筑。努比亚统治的第二十二王朝从以色列地区带回了大量的战利品,让神庙的建设又一次掀起一个小高潮。第二十五王朝是埃塞俄比亚统治时期,法老们在神庙的西部修建了最大的比龙门。从此之后,神庙的建设工程基本就停了下来。

  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建筑便是阿蒙神庙,供奉着底比斯的主神阿蒙。而阿蒙神庙的主要建筑包括10座门楼和3座大殿。确切地说,卡尔纳克神庙是一系列神庙的组合,在一条轴线周围,主庙的两旁分别修建了一些附属建筑和庭院,恰似一座天宫,四周有4尊兴建寺庙的过往的雕像和高达25米到35米的四棱尖顶石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尖碑。石柱都是由整块的花岗岩制成,上面布满了象形文字,尖端甚至被镀金。

  进入神庙,首先要穿过第二十五王朝修建的雄伟的比龙门。比龙门的名字来自于古埃及人对神庙大门的专用称呼,在卡尔纳克神庙之中这样的大门一共5道,将神庙分割为5个大部分。穿过第一道比龙门,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庭院,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这座庭院建造过程很漫长,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1200多年间,埃及法老都曾在这个庭院留下足迹。庭院左边是一座偏殿,属于第十九王朝塞提二世,他为阿蒙神和妻子努特、儿子汗苏修建了这座圣殿。在庭院中央还有4座巨大的石礅,那是阿蒙神雕像外出参加宗教活动的时候临时憩息的地方。

  在庭院不远处的第二座比龙门入口,一左一右两座巨大的雕像极其引人注目,那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奥西里斯神雕像。左侧的雕像是站姿,双腿并拢,双手交叉在胸前,他的王后纳菲尔塔利的小雕像位于他的膝盖处。这座雕像以端庄、和谐的雕刻风格闻名于世,但右侧的坐姿雕像却因为后世破坏,早已面目全非。

  在中央庭院的右前方,有一片柱廊,那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神庙。虽然这座神庙显得较为寒酸,但它却因两件东西而扬名天下。其一是庙门上的拉美西斯三世征战图,图中包括了当时埃及所有城市的名字,是埃及考古的宝库。其二则是神庙内侧的小柱厅,这座厅的尽头有两个小房间,右边的是王后圣殿,左边的是法老圣殿,太阳光可以透过屋顶的天窗照射到法老圣殿中,神奇的是:每逢法老登基和生日这两个纪念日的清晨,第一束阳光正好可以直射在圣殿中央法老的雕像上,堪称古埃及建筑乃至全人类古代建筑的奇迹。

  卡尔纳克神庙中的公羊雕像在埃及,公羊是太阳神阿蒙的形象代表,所以在通往卡尔纳克神庙塔门的神道两旁,有两排狮身公羊头的雕像,守护着神道。

  ◎百柱大厅

  举世闻名的百柱大厅是卡尔纳克神庙之中另一处极具特色的地方,这座大厅不管是宏大的建筑布局还是精美的雕刻装饰,都堪称举世无双。

  第十八王朝的哈拉穆哈勃、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和塞提一世是修建百柱大厅的主要功臣。整个柱厅的面积接近5000平方米,里面有134根石柱,其中位于中间的12根石柱高达21米,直径达到惊人的3.6米,需要11个人张开手臂才可以将它合围。在石柱的顶端是盛开的纸莎草花形状,每一根石柱的重量都可以达到65吨。其余的122根石柱高度也可以达到13米,周长也可达到8米,柱顶雕刻着荷花的花蕾。

  卡尔纳克神庙中伟大的石柱大厅

  依靠着134根巨大的石柱,一座大殿庞大的屋顶被支撑起来。据考证,这座大殿的屋顶上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但是年代久远,神殿的屋顶已经不复存在了。1899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11根石柱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被接连推倒,更令大殿损失惨重。为了保证大殿石柱的安全,人们还曾经对它进行了全面修复。

  百柱大厅的壁画也堪称奇迹,想要看到它必须要转到柱厅的外面。从外墙东侧开始,壁画描绘了塞提一世正在审查叙利亚居民砍树、在巴勒斯坦南部作战以及凯旋的情景。而西侧的壁画则主要是法老在西亚与非洲作战并获得胜利的场景。在南侧的墙壁上,可以看到拉美西斯二世作战以及向阿蒙神进献战利品的场景,第二十二王朝的努比亚法老庆祝对犹太国战争胜利的重大庆典也在壁画之中。

  ◎石刻的文明画卷

  沿着神庙的中轴线,经过了百柱厅,便是第三道比龙门和中部庭院。在这座庭院之中,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是最闻名的建筑。

  方尖碑是埃及人心目中光与生命的象征,也是古埃及建筑中特有的一种装饰性纪念碑。方尖碑一般都会呈现出对称的形态,矗立在神庙的入口处,以方柱、尖顶状为主,高度不等,多在30~50米之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

  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的顶端类似金字塔尖,法老喜欢用金箔来包裹它。当阳光直射在塔尖的时候,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埃及人太阳崇拜的象征。它原本还有一个伙伴,但经历岁月的洗礼之后,一对方尖碑只剩下了一个。

  在方尖碑的碑身上,一般都会镌刻各种阴刻的象形文字。埃及方尖碑不仅征服了“埃及征服者”,流失到了很多其他国家,也让很多现代建筑极力模仿,譬如美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一座现代方尖碑。

  卡尔纳克神庙中的图坦卡蒙像

  在第四道比龙门之后,也有一座令人惊叹的方尖碑,它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采普苏特女王所修建。图特摩斯一世在第四道比龙门中修建了一座复杂的神庙大厅,使用西洋杉木作为屋顶和柱子。而他的女儿为了纪念自己执政16年,特别从阿斯旺开采了两座方尖碑,去掉了父亲所修建大厅的屋顶,在厅中立起了这两座碑。高达30米、重达323吨的这两座碑是埃及现存最高的方尖碑,女王为父亲和自己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这两座让女王引以为豪的方尖碑,碑顶采用了金字塔的形状,用白银和黄金进行镶嵌,雕刻细腻、体积庞大,但从开采到完工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碑上所雕刻的象形文字从上到下似乎是一样大小,但这是运用了现代人才发现的精密数学公式所制造的一种视觉效果,让人惊叹。

  在图特摩斯一世大厅之后,便是卡尔纳克神庙的最后一道比龙门,过门而入即可进入图特摩斯三世所修建的文献厅。在这座大厅里,一左一右竖立着两根花岗岩石柱,大厅左侧还有一尊巨大的阿蒙神头像和另一个神的雕像。大厅四周还有图特摩斯三世庭院,以及阿蒙诺菲斯的祭拜殿。

  文献厅也是卡尔纳克神庙之中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这里记载了古代埃及征服者图特摩斯三世法老在亚洲的征战历史,从正对入口的东墙东北角开始向西边延伸,一直到厅的北面黑色花岗岩石门前才结束。此外,图特摩斯三世还在这里修建了庆典厅,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这里的石柱都被颠倒放置,柱子的底部装饰细腻,而顶部则是光秃秃一片,这样的建筑模式也是埃及所特有的。在厅的西南角房间中,本来还雕刻了中、新王国时期61位法老的名单,如今都已经被法国卢浮宫所收藏。

  卡尔纳克神庙远景

  图特摩斯三世还在庭院之中的小柱厅里留下了许多壁画,描绘着他所经历过、见识过的有趣事物。虽然这里的壁画都有一些残损,但却一样吸引人。在征战归来之后,图特摩斯三世将沿途所见的鲜花、水果、飞禽、走兽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都雕刻在这里,让这里成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万博园。

  经过5道比龙门,来到卡尔纳克神庙的最东侧,可以看到一片清澈的湖水。这里是举行宗教仪式前祭司们清洗净身的圣湖,湖边还有著名的圣甲壳虫石像,它代表着清晨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