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国师帮帮忙_153(1 / 2)





  尉迟恭说:“都准备好了,就等世伯得空呢。”

  吕仲明嗯了声,尉迟恭把他带到殿内,却不进去,吕仲明看了尉迟恭一眼,尉迟恭却道:“我猜他有重要的事要问你。”

  吕仲明欣然点头,里面李渊正坐着喝茶,一名婢女在煮茶。李渊见吕仲明来了,便道:“国师快请,敬德,你也进来罢。”

  尉迟恭客气道:“我在外面等国师大人。”

  “进来进来。”李渊招手道:“你跟着世民已有好几年,你们都像我的孩子一般。”

  尉迟恭听到这话,知道李渊是要示好,便也进殿里来,李渊只是一个手势,左右人等便退下。吕仲明欣然道:“最近事务繁多,陛下夜里睡得可好?”

  李渊无奈笑道:“夜长睡短,日间颇有些不定神。”

  吕仲明将袖子一捋,伸出手来,要给李渊把脉,李渊欣然将手摆在案上,吕仲明按着李渊脉门,又道:“天下兴衰,全系陛下一人之身,须得保重身体。”

  李渊叹了口气,说:“老了。”

  “陛下正当壮年。”吕仲明笑道:“何来老之一说?”

  李渊笑了笑,看着吕仲明。

  “那天你来到寡人面前。”李渊叹道:“寡人便知,国师是我唐王府的贵人。”

  “没有我在。”吕仲明道:“陛下也会登基的,不过是拖上几年,仲明所做,都是顺水推舟的事而已。”

  两人相视一笑,殿内静谧,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吕仲明打着嗝儿,来见李渊的那天晚上。

  “不瞒国师。”李渊道:“当年您说的话,如今已大多应验,突厥之患已解,我李氏一族,也从并州来到了长安,如今更尊道家为国教。今日寡人下令,让建成改去全长安佛寺,还有一道诏令,令关中,并州两地僧尼皆数还俗。”

  吕仲明:“!!!”

  一直沉默的尉迟恭脸色也稍变了些,两人都没想到李渊会做得这么绝,这么一来,是要彻底铲掉整个佛教的节奏,这道诏令一下去,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尉迟恭征求地看着吕仲明眼色,吕仲明只是按着李渊的脉门,沉吟不语。

  毕竟李渊这么做,是彻头彻尾地朝他示好,在他登基的整个过程里,佛家没有出过半分气力,金龙从天而降时,彻底巩固了他的地位。

  现在的李渊,多半就像个狂热的信徒,亲眼得见神迹,再无怀疑。

  尉迟恭迟疑道:“陛下,此事还请三思,自北魏以来,佛寺林立众多,现今天下又正是不稳定之时……”

  “敬德。”李渊道:“西域佛门传入已久,前朝百姓多为避税避役出家,不事生产,从长远看来,对大唐毫无裨益。”

  吕仲明仔细想想,虽然李渊这么做是帮着自己没错,但要把佛寺全给铲平,再让僧人们还俗,未免做得太过。未几,他松开李渊的手,说:“夜来梦多,心事所扰,我为陛下开点安神的药汤,三帖便好。”

  李渊笑了笑,点头,吕仲明看了尉迟恭一眼,示意他暂时别对驱逐佛门一事发表意见,回去再说,尉迟恭心神领会不语。

  “今夜请国师来,寡人还有一事相询。”李渊道:“此处上不见天,下不接地……”

  三人坐在矮榻上,吕仲明知道重点来了,说:“陛下有话请问。”

  “那么寡人便开门见山地说了。”李渊稍一沉吟,而后道:“不知我大唐国运如何?”

  但凡改朝换代,帝王建国之初,都会忍不住问这话,周文王问姜尚,刘邦问张良,嬴政问李斯,甚至后世的朱元璋问刘伯温,归根到底,俱是人心。

  今夜只有李渊与吕仲明,尉迟恭三人,连自己最亲近的儿子与老相好裴寂都不在,吕仲明知道李渊一定是想问国家气运,以及李家兴衰之事。若非为了朝他示好,李渊绝对不会容忍尉迟恭坐在这里。

  接下来如何回答,实际上就相当于给李渊下了预言,并彻底决定了朝廷的格局,说不定即将出口的话,还将成为李渊处理朝廷关系的重要参考,须得无比谨慎。

  吕仲明接过婢女递来的笔,蘸了蘸墨,开始写药方,一时间不回答,实际上心里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