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整编,新发展(1 / 2)





  小物流初运营,京城工部的几个衙门都开了分点,方便在京城做工,需要寄钱养家的力工们,初期除了因为好奇来咨询的闲人,几乎没有百姓来这儿转钱甚至寄存物件。

  工部也不着急,到底是个新鲜事儿,宫尚书初期的目的也是想搞个福利,真没想靠这个有什么利润,谁让刑部和御史台总盯着那些受骗案件弹劾她呢。

  其实,大家私底下还是相当关注的,毕竟这是官府出面,总比镖局更可靠。

  同时,随着早报的火热,从第三期起,就改为三日一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甚至匠人来投稿,一旦被采用,直接就在站点取银子,这让在京城的驿站首先先热闹起来。

  随着早报的影响越来越大,附近的州府郡县,只有点规模,商人们是精明的。

  陆陆续续派人来询问订报事宜,甚至还有夜里驾车来等在报社门口,买了报纸往回赶第二天再分发。李德与英侯具体一商量,运往外地的联合早报,把京城便民版块去除,通过驿站分发推广到沧州和鹿州,价格依然保持不变。

  因为有了早报的带动,民驿的物流银通,每三天一个来去,不要太方便!

  关键还便宜,初期没人敢相信,可每个驿站点的墙上贴着统一价码,店里的办事员都穿着统一的制服,称重的大称就摆在大厅里,自己与伙计一同称重,清清楚楚。

  镖局里可没这待遇,五两银子起步,春节时工友们才能凑个大包的年礼一起往家乡送一趟,平时那是想都不敢想。

  镖局的生意大家伙也能理解,人家本来就是面向商户大户的,平头百姓的那几个小钱,还不够费神的呢,能赚就赚,若太劳神了,真还就不想赚呢。

  楼氏从鞋厂收工,掰着手指头算,距离八月十五还二十天呢,他觉得这周继续加班,过节一起休。

  家里的孤寡阿爹帮他带着俩孩子。京城的收入高,他一个人在胶鞋厂做工,不仅能让一家人糊口,还能积攒一些,他想现在辛苦些,等攒够了钱,早早在郊区买个房子,一家人就能早日团聚了。

  他早年很不幸,嫁了个爱动手的妻主,后沾染上赌博越发变本加厉,竟然发展到要卖儿女。

  在镇上好心客栈老板的帮助下,他带着家人逃到了沧州的一个沿河小村庄,那边很安静,但住宿便宜还有零工干,勉强糊口。

  如今,找到京城制鞋厂的工,他的境遇大不相同,生活有了盼头。

  南城工部的民驿站,见楼氏带着包裹走进,一名办事员热情地打招呼:“楼家夫郎,又来给小宝寄吃食?”楼氏红了脸,不好意思道:“俩孩子正是馋嘴长身体的时候,炸货禁搁,不易坏。给她们寄回去,少闹腾些,我爹也能喘口气。”

  南城的鞋厂,伙食好,时常就会炸些馓子,排叉、丸子之类,他自己那份,从不舍得吃,凑够一小箱再给阿爹买些京城有名糕点铺,福祥家的点心,一起寄回去正好十五文。真真是喝碗羊汤的价。

  “楼氏夫郎就是会算时候,明儿天不亮咱驿卒就要出发去沧州送早报,要是麻利,明儿朝食就吃上了,就算晚些,午食也吃上了。”办事员手续办的麻利,态度也是极好的聊天。

  等都弄好了,管事特意过来嘱咐:“虽货明天就送到,按程序,对方的回执十日后才有。”

  “多谢大人,小人醒的!”楼氏早就有经验,每三天一个正常来回。

  这一声大人,让驿站管事的心中很舒服。

  以前虽算兵部的人,但属于闲杂人等,无非送送公函,跑跑腿。各府衙别说官员,哪怕就一看门的衙役,狗眼看人低的多了,受气和被看不起那都是家常便饭。

  如今,她们面对的是普通百姓,对她们这些穿制服的‘官大人’格外尊敬,充满感激。

  当初看着少数几个官驿被分出去,还涨了薪水,心中那点失落和不安早就烟消云散。

  民驿多好呀!被人尊重,不再风吹日晒,月薪虽没官驿高,但奖金补助多呀!假期还自由,几个人商量着倒班,不耽误差事就行,福利条款列了一大篇。只要好好干,养老都不发愁。

  若说干劲儿,自己站点里这几个人,都恨不得以站为家,整天黏在这儿!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雁庄年终总结的时候,雁洛兮感慨时间的飞逝,这一年她收获多多。

  联盟下面的各家工厂、作坊、甚至雁医院(除了急诊)都会趁着这个时间段给员工们放几天带薪假,好好休息一下,为节后的秋收繁忙,储备身体和精神的能量。

  而联盟的财务部门,这一个月却是一年当中最最繁忙的季节,今年的年底核算一定要在十五前完成,庄主希望并要求,必须在节前让大家拿到银子或利润,都能过个好年。

  之所以定名联盟,是因为雁庄现在的每一笔新生意几乎都是股份制了,当然雁庄必须占五成一,大家可以去分剩下的部分,以保证经营的话语权。

  雁洛兮坐在工部的工作室里,看所有整编后民驿站,缴上来的详细报告。

  其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运河码头小镇吸引了她的眼球,“大妞,你来看这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