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摄政王妃娇宠日常第116节(1 / 2)





  这折子第一次呈到幼帝面前是打了他措手不及,可从第二次开始,便有的是半路阻挠的办法了。

  于是容决手下某位刺儿头隔日便收到了自己交上去的折子,等打开一看里头内容,眼睛险些瞪掉了,“何、何人敢在陛下面前如此放肆!”

  大太监亲自登门送的折子,笑的颇为和善,“李大人,您看,这折子陛下还没来得及瞧,长公主便入了宫。”

  李大人:“……哪位长公主?”

  大太监微微一笑,“瞧您说的,如今还能入宫的,当然只这一位住在汴京的长公主了。”

  李大人捧着折子的双手微微颤抖,“长公主说什么了?”

  “长公主和陛下正说话呢,摄政王府的小殿下不知怎的爬上了陛下的龙案,一不小心这就……”大太监唉声叹气,“李大人,这都怪我太不小心,若是我能眼尖先瞧见小殿下碰了朱砂,也不至于糟蹋了您这份折子。”

  李大人忍着胸口翻涌的气血,“陛下还没来得及看?”

  大太监笑眯眯,“陛下还没来得及看,特地叮嘱我转告李大人,国家大事要紧,您若是着急的话,赶紧再写一份重新递上去吧。”

  “……臣领旨。”李大人憋屈地低头送走大太监,看着红红黑黑的折子气不打一处来又没地发泄,去找自己亲爹抱怨了一通。

  李仲黄正研磨准备画画,听得儿子这番诉苦笑了起来,“你不去寻陛下,不去寻长公主,也不寻摄政王,来跟我说有什么用?”

  “我能跟谁说道?”李大人怒火中烧,“爹您是没瞧见,我可是往年就常去摄政王府同王爷议事的。”

  他掰着手指开始数。

  “最开始,摄政王府里根本看不见长公主的人影,好似府里根本没这个人似的。”

  “接着,管家下人口中偶尔提个那么一两句,王爷也当耳旁风。”

  “然后,王爷议事的书房里多了那些个不伦不类长公主送的小玩意儿。”

  “再后来,王爷偶尔为了长公主的事会提早结束议事了。”

  李大人的手指抖个不停,“去年这时候王爷连汴京都不管了,才过去不到一年的功夫,长公主的儿子都爬到我头上来了!”

  “长公主的儿子只爬了你折子。”李仲黄老神在在地纠正儿子的话。

  李大人充耳不闻,只顾发泄,“我去找王爷?我把折子往他面前一放,苦水还没倒呢,他指不定还能把这折子收走裱起来!”

  李仲黄提笔蘸墨,他道,“你要真这么生气,过几日是摄政王生辰,悄悄地将这折子往贺礼里一放不就成了。”

  李大人的火气一收,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个好办法。”

  李仲黄摆摆手,“说完了就出去,少耽误我画画儿。”

  李仲黄却没想到,他刚给儿子出完这么个主意,第二日长公主的拜帖就送到李家府上来了。

  “……长公主想学做面人的手艺?”

  第138章

  一时间人老成精的李仲黄也有点心虚,不知道是不是昨日自己给儿子的建议传到了摄政王或是长公主的耳朵里。

  别人不知道,在朱雀步道闲着没事卖面人的李仲黄可是早就知道这两人是肯定要走到一起的了。

  不提别的,容决买面人当哄开心的礼物,这话到现在说出去也没人信啊!

  可李仲黄就是看见了,还见了不下一次。

  如今听说这两人算是修得正果,李仲黄心中颇有些当了月老的欣慰。

  长公主给他送拜帖本就是客气至极,本来以薛嘉禾的身份,一趟李府她想去就去,李府的全家人都得出来迎接。

  李仲黄自然也不好回绝,他客客气气地措辞回了,亲自交到了来送帖子的人手里,又赶紧吩咐下去让府中下人准备齐全的手制材料明日备用。

  薛嘉禾临时起意,却也是真没了功夫给容决准备太过贵重的礼物。

  容决五月送给她的那块玉印,可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做成的。

  薛嘉禾思来想去,光用钱砸出来的东西算不得珍贵,容决也看不上眼,倒不如在最后的几日里在心思上下点功夫。

  正巧她前些日子把容决送的十几个小面人拿出来精心保养过,便想起了李仲黄来。

  更巧合的是,薛嘉禾才从绿盈嘴里听说,小宝拿手毁了的那封折子,就是李仲黄儿子李中堂上的。

  遂薛嘉禾寻了个道歉的借口便去了李府。

  李仲黄带着府中大大小小毕恭毕敬迎了薛嘉禾进门,见她身后只带了一个绿盈,其余就是个马夫,不由得扬了扬眉,“殿下这可谓是轻装出行了。”

  薛嘉禾朝他比了个安静的手势,“可不能叫摄政王殿下知道。”

  李仲黄讶然,“这可难倒老夫了。”

  “不难,只要李老管住李中堂的嘴就行。”薛嘉禾含笑道,“左右也就是这几日的功夫。”

  李仲黄掐指一算日子,明白了过来,“殿下原是为了摄政王而来。”

  “还请李老多多指教。”薛嘉禾颇有自知之明地道,“我画画不成,动手的功夫约莫还是有些的。”

  李仲黄深以为然,“殿下编草的手艺,老父听犬子提起过。”

  薛嘉禾一想李中堂是容决的心腹属下,自然是常进容决书房的,肯定也见过她编来哄容决的小玩意儿,有些赧然,“在李老面前献丑了。不过此次来,倒也确实还为了另外一件事。”

  她将折子的事情这般那般说了一遍。